冬季,當樹葉轉黃,落雪覆蓋了大地,人們自然而然地尋求溫暖的庇護。在這季節,霜花點綴窗戶,呼出的氣都成為白霧,只想找個地方窩著,感受熱度。此時,什麼能比一碗熱騰騰的食物更能打破這寒冷的束縛呢?每一口滋潤的湯液、每一片軟嫩的肉都是對這寒冷的最佳回擊。而談到冬日的熱湯,怎能不提及歷史悠久的胡椒鴨和羊肉爐?
胡椒鴨,這道菜源自於中國的傳統料理,主打的就是那強烈的胡椒香氣,給人一種深入骨髓的暖。而羊肉爐則是源於北方的草原文化,那獨特的羊肉香與各種藥材煮熬的湯底,早已是冬季的經典選擇。這兩道菜各有千秋,但都是冬日暖胃的絕佳之選。今天,讓我們透過小玉的味蕾,來細細品味這兩道冬季美食的魅力。
踏輕胡椒鴨的魅力
踏輕胡椒鴨的製作方式
胡椒鴨,一道深受大眾喜愛的料理。它的烹飪過程彷彿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藝術表演。首先,選擇的鴨肉必須是肉質鮮嫩,肥瘦適中的,因此特別選擇特選1.6-1.8KG的土番鴨,保留飽滿鴨身,整隻不剁保留鴨肉的鴨油的原汁精華。
在清洗乾淨後,加入大量的沙勞越白胡椒粒進行醃製,去腥提味,讓鴨肉充分吸收胡椒的香氣,並且在用臺灣的溫體豬肚。再經過長時間的燉煮,鴨肉更顯嫩滑,胡椒的香氣也更加濃郁。而最吸引人的,就是那鮮明的胡椒味,給人一種從嘴巴到胃,再到整個身體的暖意。
小玉吃踏輕胡椒鴨的心得分享
小玉我非常愛吃鍋物,最喜歡加入許多配料,用看的就暖入心扉啊!!!!!
跟大家說實話,第一次品嚐踏輕胡椒鴨時,當我筷子輕輕夾起一片鴨肉放入口中,眼睛瞬間為之一亮,這胡椒的香氣真的很突出,重點是不辣,所以不敢吃辣的朋友也可以嘗試。
鴨肉也煮得恰到好處,整體味道相得益彰,肉質的嫩滑和胡椒的暖胃效果,當下吃當下有感覺,尤其臺灣秋冬兩個分明的季節,暖暖胃真是下班一大享受啊,能夠品嚐到如此美味又有暖胃效果的料理,真的是一種幸福。
而且踏輕除了胡椒鴨這個口味,也有蝦黃厚薑母鴨,黑胡椒洋蔥鴨,麻辣開胃鴨等不同口味的產品,讓冬天食補多了許多選擇。
知名網紅也是超推薦踏輕胡椒鴨
踏輕胡椒鴨的門市位置
★遠東百貨-信義A13店★
📍地址:臺北市信義區松仁路58號 B3
📍營業時間:平日11:00-21:30/假日:11:00-22:00
線上購物網站:
https://donzdonz.com/COMPLEX/PEPPERDUCK
羊肉爐的古早味
羊肉爐,是許多人在寒冷冬日首選的暖身美食。它的烹飪方式講究簡單而精緻,首先是選用新鮮的羊肉,經過細心的剁切與洗淨後,放入一鍋滾燙的湯底中。特色在於這湯底,除了羊骨熬煮多時而成,還加入了多種香草和藥材,形成了一個既香濃又健康的湯底。羊肉在這湯底中煮熟後,肉質變得特別鮮嫩,帶有一種獨特的香味。
小玉對羊肉爐的深度評鑑
小玉品嚐羊肉爐時,會特別留意了羊肉的質地和其獨有的香草、藥材味。
好的羊肉的口感非常好,鮮嫩不柴,而且在這濃郁的湯底中,那些香草和藥材的味道真的為羊肉增色不少,儘管羊肉本身帶有一點羊膻味,但這些香草和藥材完美中和了那種味道,使整體味道更加和諧。
而且羊肉爐一定要搭配麵線,我自己還會在淋上豆腐乳醬,才是絕配啊!!!!
一般來說,我都到一些比較知名的羊肉爐店現場吃,像是我覺得湯頭最優的長疆羊肉爐,或是經過溪湖都會去的阿枝羊肉爐,羊肉爐的店家選擇真的比較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羊肉爐的湯頭無與倫比之處
最吸引人的,莫過於羊肉爐的湯底了。湯底濃郁,每一口都如同沐浴在一場味覺的盛宴中。而羊肉則是鮮嫩滑順,吃上一口,仿佛整個冬天的寒冷都被驅散了。這樣的組合,不僅能夠滿足味蕾,更是對身體的一場滋養。在冷冷的冬日裡,有這麼一鍋熱騰騰的羊肉爐在旁,真的是一大幸福。尤其加入茼蒿後,我的天啊!!!!!!!!冬天喝上3碗以上都不是問題
冬日暖身選擇,誰勝誰負?
當冬日的寒風嘯嘯而過,每個人都在尋找一個方式讓自己暖和起來。胡椒鴨和羊肉爐,這兩大美食,都是許多人的首選。但到底哪一個更有助於驅寒呢?首先,我們來看看它們各自的營養價值和暖身效果。胡椒鴨的胡椒和鴨肉都被認為具有極好的溫熱效果,而羊肉爐中的羊肉和藥材也被認為能夠助於增加體溫。
營養價值,更勝一籌的是?
除了驅寒,營養價值也是我們選擇食材的重要考慮因素。胡椒鴨中的鴨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對於心血管健康十分有益。而羊肉則富含蛋白質、維他命B和鐵質,對於身體的修復和增強免疫系統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哪一個更有營養價值?答案或許因人而異,但無論選擇哪一個,都能確保冬天裡身體獲得充分的滋養。
小玉的冬季美食推薦
面對胡椒鴨和羊肉爐,小玉也進行了自己的選擇和建議。她說:“每當冬天來臨,我都會選擇羊肉爐,因為它那濃郁的湯底和鮮嫩的羊肉真的非常適合這個季節。但胡椒鴨也有它獨特的魅力,尤其是當你想要吃一些不同的時候。”不管是羊肉還是鴨肉,小玉都認為,在冬天裡,選擇適合自己的食材才是最重要的。
小玉的冬季美食終極結論
在這場美食大戰中,胡椒鴨與羊肉爐都展現了自己獨特的魅力。胡椒鴨以其嫩滑的鴨肉和暖胃的胡椒取勝,而羊肉爐則是以濃郁的湯底和鮮嫩的羊肉吸引人。面對這兩種美食,小玉也進行了她的評比。她認為,雖然每一種都有其優點,但對她而言,羊肉爐在冬天時更能給予她那種家的感覺和溫暖。
每一種食物都有其故事和獨特之處,值得我們細細品嚐。無論是胡椒鴨還是羊肉爐,它們都代表了獨特的文化和歷史背景。我們鼓勵讀者們踏出自己的舒適圈,嘗試這兩種美食,找出自己真正的喜好。記住,美食的世界是多元和寬廣的,每一次的品嚐都是一次新的探險。不要害怕嘗試,讓自己的味蕾享受這場美食之旅!
踏青胡椒鴨VS帶皮羊肉塊料理推薦評價當我們談到傳統美食,很多人會想起耗時且複雜的製作過程,而在現代忙碌的生活節奏中,這樣的烹飪方式似乎已經遠離了我們。但是,踏輕胡椒鴨的出現卻打破了這一刻板印象,為我們帶來了一種全新的飲食體驗。
踏輕胡椒鴨不只是一道料理,它更是一種文化和歷史的傳承。每一口都帶有深厚的胡椒香氣,與鴨肉的鮮嫩完美結合,呈現出一種獨特而濃烈的風味。而這,正是踏輕對品質和傳統的堅持。踏輕胡椒鴨VS越南東家羊肉爐推薦評價
更令人讚賞的是,踏輕胡椒鴨結合了現代的技術和快節奏的生活需求,使我們能夠在短時間內就能享受到這樣的美味。這不只是一種便利,更是對現代生活的一種尊重和理解。踏輕胡椒鴨VS日日青羊肉爐推薦評價
結論上,踏輕胡椒鴨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完美的選擇,讓我們在現代生活的忙碌中,依然能夠品嚐到古早味的魅力。不論是為了解饞,還是為了追尋回憶,踏輕胡椒鴨都將是你的最佳伴侶。現在,就讓我們一同,與踏輕共度每一個珍貴的飲食時光。踏輕胡椒鴨VS日發羊肉推薦評比
東嶺印象 東嶺望船城,長廓霧蒙蒙。 龍肘飛天外,貌似有仙翁。 印象東嶺山莊 南邊白塔聳青天,北面龍山入云間。 清末民初留建筑,餐飲娛樂最休閑。 >>>更多美文:自創詩
你已經四年沒回國過年了,在這四年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的除夕夜你都是獨自一人在異國他鄉守歲。 每年你不回來,是因為中國的新年,你們不放假。而今年,你是有充分的時間能回來的。因為你中學畢業了 ,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績,被日本三所理工大學的機械工程專業錄取,包括一所幾乎沒有中國學生的國公立大學,在日本的大學中超過70%的都是私立大學,國公立大學還不到四分之一,即便是日本本土的孩子能考入國公立大學的也很少,你做到了!你現在完全可以回國等候四月初的新學年上大學。 今年也應該是你在在海外求學十多年間唯一一次能回國過年的機會,因為在接下來的四年大學和將來的研究生學習期間,中國的新年你還是不放假,還是不能回來過新年,只有中學畢業,等待上大學這個階段才有這個機會。 可是因為日本疫情很嚴重,你不想因為你的回國給家人和祖國增添麻煩和負擔,所以你選擇了留在日本 ,距離你上大學還有兩個半月的時間啊!你已經近兩年沒回國了,這兩年中你已經從一個翩翩少年成長為一個健壯的青年了,雖然你剛剛18歲,但是你是那么懂事。雖然你也很想家,想國內的親人、同學、朋友,想吃媽媽包的餃子、想吃很多地道的家鄉菜、想……但是因為疫情,你主動要求上大學前這兩個半月留在異國。 我是多么渴望見到你,我的兒子。你是媽媽永遠的驕傲!你小小年紀就獨自一人在異國求學,并且考上了你理想的理工大學的機械工程專業。當年你自己要求去日本讀中學時候就是有目標的 ,不是盲目跟風。你那時就說將來你想當工程師,你的數學和物理成績一直是一流的。你說你要主攻物理 ,考機械工程專業,而當時小小年紀的你也了解到機械工程專業排在世界前位的是美國、德國和日本, 所以你要去日本讀中學,要和日本孩子一起參加日本高考,考入日本大學的機械工程專業。 因此四年前的你一到日本就更加努力的讀書,在日本考入中學的特進班,和日本孩子一起接受日語授課,在高二時候就過了很多大學生都過不了的只有專門從事語言研究的才要求過的日語最高級別N1的考試,在高二時候你就提前一年高考,取得了東京一所相當于國內211大學的機械工程專業的錄取資格。2020年的11月份我就要求你回國,說已經考入很好的大學和專業了,媽媽已經很滿意了,不要再參加2021年1月16日、17日的日本高考了,可是你不滿足,你和媽媽說,得盡量爭取更好的機會,多考幾所學校,選擇機會多些。 我的兒子,媽媽以你為驕傲,不僅因為你品學兼優,勤奮上進,在沒有監護人在身邊的異國,絲毫不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而且因為你的懂事和獨立。媽媽鞭長莫及,什么都插不上手,所有的事都要我的兒子自己去面對。經過了四年的鍛煉,我的兒子真正長大了。特別是現在這個時期,你選擇留下了,不是你不想回國,是怕帶回來麻煩,我的兒子,你懂事的讓媽媽心疼。既然你選擇了留下,就安心的在那里,做好防護,我相信我的兒子會保護好自己。待到明年暑假,媽媽再迎接我凱旋的兒子,為我的兒子補上18歲的成年禮和升入大學的慶功宴!我的兒子,媽媽永遠支持你的每一個合理的選擇!媽媽以你為榮!祖國以你為榮! >>>更多美文:心情日志
說說孤獨 文/趙韻方 孤獨,有時也是一種忍辱負重。說大些,勾踐臥薪嘗膽、司馬遷獨成史記,巨難當頭他們難道不孤獨么?無數偉大的成就其實就是在孤獨中完成,在孤獨中造就。說小點,竹林七賢退避廟堂,孤獨流浪的三毛,都在孤獨中尋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 在很大一批人眼里,都認為女人必須矜持,耐得住寂寞,才能受得住高貴與尊嚴,才能值得人尊重和愛。可是現在這個男女平等已經被提倡了很多年的社會,女強人比比皆是。但更多的女人卻是自以為是的在奔向女強人稱號的路途上步入歧途。樂此不疲的在形形色色的男人中徘徊,在燈紅酒綠中不知疲倦,被人表面上稱贊,背地里指手畫腳的議論,而自己全然不知。這樣的女人只能說愚而不智,耐不住寂寞。 其實,我覺得朋友的“寂寞”用的并不準確,他真正想表達的是孤獨。蔣勛在《孤獨六講》中提到,孤獨是一種充實的圓滿的狀態。我很認同蔣勛的這種說法。有朋友說我“你真夠宅的”,家里人卻說我“常不著家”。我常常納悶,那我都去哪兒了?思來想去,可能朋友的聚會若不是自己處于特別亢奮的精神狀態我都會拒絕,而在家里大部分時間我又是一個人在屋里不與家人交流。這樣一來仿佛誰也見不到,仿佛從親朋中淡出。在猛然間,大家或想起我卻都找不見我的蹤影。我喜歡一個人呆著,我常常喜歡深夜悄無聲息的那種狀態,仿佛自己變得很大很自由,可以主宰什么。我覺得這就是孤獨的充實感。 孤獨,有時也是一種忍辱負重。說大些,勾踐臥薪嘗膽、司馬遷獨成史記,巨難當頭他們難道不孤獨么?無數偉大的成就其實就是在孤獨中完成,在孤獨中造就。說小點,竹林七賢退避廟堂,孤獨流浪的三毛,都在孤獨中尋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六根清凈方成稻,退后原來是向前”說的何嘗又不是孤獨在人生中的積極作用。 人需要孤獨,才能達到充實。孤獨是達到充實的必要非充分途徑。人的成長、成熟、自省等等一系列的內在的心理活動狀態都必須通過孤獨的思考、琢磨才能完成。人常說,“讓我靜一靜”,無非就是“讓我孤獨一會”的意思。周圍很多與我們年齡差異并不大的才華橫溢侃侃而談的才子才女們,我們驚詫于他們滿腹的才學,然后習慣性地把原因歸結與天生聰穎,覺得自己和人家永遠存在著追趕不上的差異。殊不知人的大腦實際差異能有多少?我聽說科學研究分析過,真正大腦與眾不同的只有愛因斯坦這一個人。差別僅僅是在他們比我們多過了幾個孤獨的日日夜夜。想到這些,反省一下自己的孤獨,多半是給了情感的宣泄和自我糾結,而沒有真正把孤獨給予充實自己。所以至今自己還是一個才疏學淺,仰望別人崇拜別人的人。僅僅看到了孤獨是一個寶貴而極具潛力的財富,卻沒有好好地利用它。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從未覺得自己寂寞過。 相對于孤獨,寂寞可以說是不被人恭維的對象。一旦寂寞說出了口,就會被人認為習慣了蠅營狗茍的糜爛生活而忽然失落的那種狀態,被高雅之士所不齒。 人,尤其是女人,無論你是想成就事業,還是做一個幸福滿足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婦,在擁有自己愛好以及固定的娛樂圈,或者是逢場作戲的事業娛樂圈之外,一定要給自己留下孤獨的時間。當孤獨來臨時,勇敢地去享受紛繁的社會之下那來之不易的一刻。而不是哭喊著寂寞去奔赴一個來者不拒的懷抱。 孤獨的精神之旅 文/竇愛先 我和宣龍相識于大學時代,畢業后結為伴侶,一起走過了42年。2012年5月,他先我而去了。在無盡的思念中,我把他戲劇創作生涯的點點滴滴綴成此文。 宣龍一生癡迷戲劇。他的家鄉河北南部的沙河市上鄭村,流傳著豫劇、曲劇、高調、落子、四弦、大鼓書等很多曲種,有很多鄉親都會唱大段大段的戲文。他從小就是聽著鄰家大叔大哥們的哼唱長大的。每年農歷六月初十是上鄭村的廟會,村里總要請一個劇團來唱幾天大戲。對于少年時代的宣龍來說,這是他最開心的日子。不管白天干農活有多累,也絕不會耽誤他晚上看戲。戲臺就搭在村外的沙灘上,他常常是選一個高處,鋪條草席,閉上眼睛躺著聽戲,還悠哉樂哉地用粗短的手指在肚皮上敲擊著節拍。 宣龍和鄉親們感情很深。他是父母唯一的兒子,經常幫父母侍弄田地。他有著莊稼人一樣結實的身板、黝黑的面龐、憨厚的嘴唇。站在莊稼地里,一眼望去,你很難分辨他和農民有什么不同。夏夜乘涼,樹蔭底下、井臺旁邊是鄉親們喜愛的好去處。晚飯過后,他穿一件老頭衫,一條大褲衩,光腳趿拉著一雙涼鞋,搖著大蒲扇就湊伙兒去了,和鄉親們或蹲或坐圍在一起,談論著國事家事、年成好壞,不覺月移中天,興盡才歸。這份鄉音鄉情深深地融入他的血液中,促使他和戲劇創作結下了不解之緣。 他喜愛一切和戲曲相關的事物。中學時,他有機會接觸到學校里的各種樂器。進入大學文藝劇社后,他接觸到的樂器更加廣泛。凡在戲曲伴奏中出現過的,他一定會潛心研究,而且學得極快。多管蘆笙每發一個音,都需要雙手拇指、食指、中指的協調配合,他只用一個中午就掌握了指法。他尤愛二胡,《二泉映月》、《江河水》是他最愛的曲子。一曲奏來,幽咽哀怨,凄愴哀婉,常引得聽者唏噓不已;《賽馬》《喜洋洋》也是他拿手的曲目,演奏起來熱情奔放,喜氣洋洋。憑著聰慧勤奮,他在學生時代掌握了許多種樂器。 宣龍在六年的大學生活里曾編創過不少劇目,有了一定的創作積累。1970年大學畢業時,他毅然決定從事戲曲創作。他被分配到唐山地區樂亭縣文化局工作,后來又被選派去北京專攻了兩年戲劇編劇,師承金紫光、吳祖光、時佩璞等前輩。他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剛入學的短短幾個月里,起早貪黑地背誦了200多段京劇劇目的精彩唱段,為將來的專業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恩師的提攜下,宣龍系統學習了中外戲劇創作知識。幾位導師對他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從此,他正式踏上了這一條艱難的創作之路。1972年,發表了處女作《渤海春潮》。 他對戲劇創作的態度非常嚴謹,一投入寫作,不寫到自己滿意絕不罷手。為了落實一段歷史背景或歷史事實,他經常一趟趟地跑圖書館查閱資料。創作《西出陽關》時,他讀完了《漢書》、《新唐書》,查閱了唐朝和波斯、印度、日本等國友好往來的歷史資料,甚至還查閱了日本一些有關盛唐文化的譯著。 平時好說好笑的他,到了劇本的創作構思階段,就變得呆呆傻傻,整日不說幾句話,冥思苦想,默默呆坐。坐久了,就躺在床上,一手夾著煙,一手墊著頭,緊鎖雙眉,眼睛直勾勾地盯著天花板,一縷縷青煙從翹著干皮的厚唇中吐出,有時連煙灰落在床上都不知道,以致家里的床單上經常有被他燒破的洞。 構思初步完成后,他關起門,謝絕所有客人,連孩子也不準隨意出入房間。室內煙霧繚繞,桌上摞著一沓沓的稿紙,旁邊放著一支支削好的鉛筆。他伏案疾書,寫作速度很快,有時一天下來就能寫完兩場戲。如果被哪個情節卡住了,就暫時停筆,反復思量。要是半夜忽然來了靈感,他馬上披衣起床,坐在桌前,一寫就寫到了天亮。等到一部戲殺青,再看他,一頭亂蓬蓬的頭發,一臉的絡腮胡子,臉上泛著青黃色,雙眼通紅,像得了一場大病。但他的眼睛里卻洋溢著掩飾不住的微笑。 他是一個永不滿足的人,對自己作品也在不斷尋求新的突破。1982年,《西出陽關》被他所在的東風豫劇團搬上舞臺,不僅在河北,在河南、山東、山西、陜西的城鄉也引起不小的轟動,得到戲劇界專家的稱贊。但到1986年,他還是對原劇本做了大的改動,包括重新改寫序幕,刪掉沙州都督王寧這個人物等等。這次改編,使得整部戲一開場就異峰突起,戲劇沖突更尖銳,人物形象更鮮明。后來牛淑賢老師把改編后的這部戲帶到了臺灣,觀眾反響強烈,也得到臺灣同仁的一致好評。 上世紀80年代初的河北,根據演員自身條件創作劇本的情況還不多見。宣龍卻很看重這一點,他主動為演員“量身定制”,以發揮演員的特長。牛淑賢老師是全國著名的豫劇表演藝術家,能熟練駕馭多個戲曲行當,唱念做打都臻于完美。于是,在《西出陽關》和《夜叉女》兩部戲里,宣龍專門為她設計了閨門旦、青衣、花旦、小生、武生等多個行當,充分展現了牛淑賢老師高超的演技,也豐富了人物形象,深化了作品主題。 戲劇創作是孤獨的精神之旅,是一件苦差事,但宣龍不這么認為。他一輩子樂此不疲,給我們留下了一本本厚厚的作品,也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思念。每當看到那一箱箱已經發黃的手稿,我就會想起和他在一起的日子。如今,他離開我們已經三年多了,我和孩子們把他的書稿整理出來,結成集子,以永遠地紀念他。 一本書,兩份孤獨,三個白眼 文/夏學杰 “我的大學同學雷鳴在作文里寫過一句話:如果在這個世界的眼里我是孤獨的,那么我的眼里這個世界同樣孤獨。 當年我覺得這話寫得字字鏗鏘擲地有聲,現在想來,這個世界孤不孤獨關我屁事,我的孤獨是我自己的事。” 這是《千城·孤獨癥候群》中的一段令我忍俊不禁的獨白。《千城·孤獨癥候群》是一本合集,有散文,有小說,亦有訪談;作者中有作家,有演員,亦有音樂人。如影帝黃渤首次轉型當作家,寫他在雙城間的彷徨——回不去的家鄉青島和無法歸屬的北京;溫碧霞決定在書里與時間進行一場對話;洛兵將最朦朧的愛情留在了1986年的北大和清華……雖然雜,但這是一本主題書,其主題就是孤獨。“所有人都患上了一種病,這種病叫孤獨。這不是一個人,這是一群人的集體現象,應該叫孤獨癥候群。”這是一本跨界的書,來自不同行當或不同地域的人,以文字、攝影、對話等不同的方式,講述著各自眼中的孤獨。 蔡永康在“愛情短信”中寫道:“我沿路,得到七個微笑,三個白眼;我就用七成的力氣回應微笑,三成的力氣回應白眼,我吃到的食物,七次好吃,三次難吃,我就用七成的味覺享受美味,三成的味覺忍受苦澀;我無意放大世界的善意,也無意放大世界的惡意,只是依照比例,老實地接收有晴有雨的天氣;世界與我,互相而已。”然而,在《孤獨癥候群》中的主人公看來,連白眼都是奢侈品。他和一個陌生的女孩被綁架了。“我和蒙蒙在這個陰暗潮濕的地下室里居住了一個月,每天都會有人送吃送喝,有時候我竟然感覺到這樣的生活很安逸,在我的人生里,我從來都沒有被人嘲諷過,或者瞧不起過,因為大家都很忙,沒有人會去瞧你一眼。” 郭敖在小說中寫道:“每個人就像是一株白樺樹,白樺樹是群居物種,卻孤獨。又自以為是的高傲,相互之間平行地矗立著。因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很多時候都沒有用,所以我這種人才會存在。我不驕傲,但是我知道我很重要,對于這個世界而言。”“但是我們彼此都心知肚明,彼此之間沒有任何的信任可言,有時候就是這么聊下去,為了各自的目的和打發不知所終的時間。” “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無論與誰為伴,都無法剝離內心的獨立包裝。”書中的兩篇小說——《獨立包裝》《村長愛上張小雨》,圍繞一件事,或者說圍繞那一段時間的過程,一個從不同人的視角,一個從不同感官的感覺,寫出了根深蒂固的隔閡。 連愛,都那么讓人感到無力、落寞。“愛情實在是一件經不起推敲的事,你越想搞清楚,就越搞不清楚。”在慕容雪村的小說《我不是西門慶》中,西門慶糊里糊涂地愛上了潘金蓮,很爺們也很悲情地倒在武松的刀下。最后留下一生的愛情感悟:“我想終我一生,我都沒有了解過她。” 關乎愛恨情愁,關乎個體和群體,關乎困惑與迷茫,關乎金錢和欲望,關乎身與心靈的如何安放……這是一本一幫鬼才們寫的書,些許調侃,些許頹唐,些許玩世不恭,些許悲天憫人。 邂逅孤獨 文/張競月 一粒種子,忍受了獨自萌芽的孤獨,最終成就了清香淡雅的愛情圣地“百合谷”; 一股溪流,忍受了獨自奔波的孤獨,最終融入了秀美神奇的自然勝景“大海”; 一片彩云,忍受了獨自漂泊的孤獨,最終演繹了妙不可言的自然奇觀“海市蜃樓”。 大自然的種種,以其特有的方式邂逅孤獨,其后,攜手孤獨走向成功。 然而,反觀自己?是怕黑夜,怕孤獨,還是?每當夜深人靜,亦或一個人時,心里的孤獨抹之不去,它似乎感染著身體的每一個細胞,然后慢慢地,慢慢地吞噬著那顆忐忑的心……害怕一個人生活,害怕獨自學習,然后在不知不覺中,迷失了自己那顆追夢的心。 踏著歷史的涓涓浪花,尋覓著古人的壯舉,找回那個堅強的自己。 汩羅江畔,青衫飄飄,屈原呆立著,兩行熱淚肆意地流淌,雖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可又有誰能懂“只是未到傷心處”啊?于是,高呼“舉世混濁而我獨清,舉世皆醉而我獨醒”。縱身一躍,隨江水消失殆盡,仕途的失意,人生的迷惘,造就了經典的孤獨,賦予了孤獨高尚的靈魂,縱使孤獨也罷,成就了自己愛國的心,升華了自己。 一勾彎月在冷凝處低懸,片片月光碎成搖曳的翡翠,失意的才子在月光下低吟,杯里的酒盛滿了無數哀怨和失意,有人唱他“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李白,粗獷一世,孤獨了他的仕途,孤獨了他的清尚。他笑,一個人,他狂,一個人,他醉,還是一個人,高高在上的帝王又怎能明白一個失意才子的心,攜手孤獨,舉杯消愁,留下千古名篇與一世“清閑”在歷史中熠熠生輝。 是誰?將如畫江山染成雪白,舉目四望,整個世界銀裝素裹,美得不真實。蓑衣老翁獨自垂釣于江畔。“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獨染清白,攜手孤獨等待,無絲竹相伴,卻能收獲一千零一夜的自在。 沒有孤獨,就沒有“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的哀嘆,亦沒有“昭君出塞”的贊譽;沒有孤獨,就沒有“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的風姿,沒有“傲立枝頭”的堅定;沒有孤獨,也便沒有“深院鎖清秋,陣陣芭蕉雨”的絕唱,“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的愁思。 踏著歷史的足跡,我的心漸漸明了了“孤獨總相伴”,在成功的路上,邂逅孤獨,何嘗不是一種美,它留給我們的是成長,是堅持不懈,是不輕言放棄…… 行走在孤獨的秋天 文/安寧 玉米剝完皮的時候,父母會將它們編在一起,一嘟嚕一嘟嚕地,掛在梧桐樹杈上。那黃的紅的玉米,讓已經開始落葉的梧桐樹,看起來喜氣洋洋的,好像掛了一幅畫在上面。那畫每天看著,都覺得高興,氣派,心里滿足。還忍不住要在樹下刷牙的時候,想哼一首沂蒙小曲。當然,哪天那玉米葉被雨水給浸泡得朽了爛了,又被麻雀一啄,忽然間掙斷下來,砸了腦袋,就不會哼什么小曲了。父母會發了愁,想著要趕緊弄到平房上去晾干了,剝下玉米粒來,賣了換錢。 于是全家總動員,又開始無休無止地剝玉米粒的浩大工程。有錢的人家里,會買一個剝玉米的小機器,據說,將玉米棒扔進去,就自己給剝完了,這聽起來很闊氣,可是父母也只是聊起時羨慕一下,又讓全家埋頭一起剝玉米粒了。天已經很涼了,于是戰場轉移到屋子里去。每天吃完晚飯,母親都會將一個大盆放在屋子里,將她已經插出一道“玉米溝”便于剝的玉米棒,丟在我們面前。于是房間里便只剩下噼里啪啦玉米粒打在盆上的聲音。沒有電視,收音機也沒有節目,唯一的娛樂,大概就是一家人天南海北地閑扯。母親總是抱怨錢不夠花,讓我和姐姐在學習上節約一點。而父親也會跟著附和幾句,但很快他就厭煩了這樣老娘們的煩惱,開始轉移話題,比如考我和姐姐做算術題。 這樣的考試,很容易帶來危險。我知道一斤玉米值多少錢,我也知道一斤玉米能換多少油條或者饅頭,可是,我卻無法像父親要求的那樣,準確快速地算出五十麻袋玉米能變成多少件衣服或者多少斤大餅。我像任何一個偉大的數學家那樣,支著下巴,緊皺了眉頭,苦思冥想。但我并沒有天才們的好命,可以靈感頓開,憑空得到想要的結果。那些奇怪的數字,總是離我很遠,好像我天生跟它們無緣一樣。我不明白父親噼里啪啦剝著玉米粒的時候,怎么就對玉米換油條的事情,那么有興趣?難道他從小也沒有吃夠油條,所以才加倍地將這種欲望,放置在數學一塌糊涂的我的身上,試圖我能給他準確無誤的慰藉?還有母親,明明她沒有文化,卻也來一起考我。她不鐘情于吃,所以她的考題永遠都是關于針頭線腦的。比如一斤黃豆能買多少尺粗布,一尺粗布能做幾個書包?還有十個雞蛋值多少錢,如果換線箍,能換幾個呢? 我覺得那個時候,父母一定把我當成了全知全能的神仙,恨不能將肚子里所有的對于生活的熱望,都通過我的嘴,得以實現。如果我回答得準確,他們會滿意地丟給我一個玉米棒,讓我離開紙筆,繼續干活。偶爾還會由此扯開話題,談及針線的價格,或者粗布質量的好壞。但大部分時候,我沒有這樣的好運,我總是會被父親的一聲大喝,給嚇得魂飛魄散,繼而吃一個父親的巴掌。但這樣也沒有結束呢,父親會派姐姐來監督我,讓我繼續算那永遠跟我不肯親密的結果。我坐在那里,憋得快要尿褲子了,只好可憐巴巴地求助姐姐,快將那個要命的結果,告訴我吧;如果她能幫我一把,我一定將來真的給她買幾斤油條吃。不,哪怕一屋子的、一天井的油條也可以。 我每次都餓得眼冒金花的時候,吃完了飯的父母,才會想起我的存在,一聲恨鐵不成鋼的抱怨,終于肯將我解放出牢籠。那時我總是腦子暈乎乎的,想,秋天快快結束了吧,這樣,等漫長的冬天來了,玉米都剝完賣掉換成錢了,或者變成了玉米面,做成了“咸糊涂”(玉米粥),父母便再也不會無邊無沿地給我出算術題了。 可是,秋天它太長了啊!除了玉米,還有大豆,棉花,地瓜,芝麻。地里總有收割不完的莊稼,我也總有千百個理由,被因為收割而疲憊不堪的父母苛責。我很想找一個人,問一問他們那里的秋天,除了收獲莊稼,也要收獲巴掌嗎?但我永遠都是孤獨的長不大的那個小孩,行走在秋天的田壟里,撿拾著棉花,稻谷,啃咬著一絲微甜的地瓜,想著什么時候,秋收能夠結束,大雪覆蓋了整個的田野,一切都寂靜下來。而勞累的父母,也終于會有大把的時間,可以睡下了。 孤獨的星空 文/劉盾 老隨陪我看過最美的夜景,那是在海邊,他撥動琴弦,星光若隱若現觸手可及。我感覺自由得像顆塵埃,無足輕重但能飄向任何地方。 很長一段時間里我思考著存在的意義,是庸常一生,還是追隨不確定的未來。 老隨喜歡去海邊,坐在珊瑚礁上彈唱一些我聽不懂的歌謠,他憂郁的歌聲常被小城里不應景的火車鳴笛打斷。有天他突然放下吉他,很認真的對我說,我會離開這。 他眼神堅定,但我莫名其妙。他要去哪?又或者,他去做什么。他說北方有雪,姑娘們很好看,像花兒一樣。我說,真是不爭氣的家伙。 他真的要走,只在車站留給我一個身背吉他瀟灑的背影。真是沒出息,你走了就沒人給我唱歌了,姑娘又不能當飯吃。我坐在人潮涌動的站臺看那綠鐵皮緩緩開動,帶著一大波不留戀的白癡駛離這里。暮色慘白和海面劃清界限,看得我眼神迷離。 小城不忙,每天要經過我潮濕的熱水壺,經過街角蜷縮的老貓,經過清晨無人的車站,經過海濱擱淺的漁船。包點鋪熱氣照常,人群熙攘照常,我孤零零地坐在房頂,眺望日頭升滅,潮水漲落,日子像那一階階連續不斷的鐵軌,乏味地看不見盡頭。 我聽說曾有人在這日復一日地看風景,后來有天他跳了下來,他可以永遠看這風景了。我好像有些想念老隨了,他那些扯淡的歌現在老回蕩在我耳邊,懷念的總是自己失去的,向往的永遠是得不到的,我開始明白老隨為什么要走了。 老隨離開時只背了吉他,我離開時只帶了幾本書。 路旁的樹在飛速后退,綠皮火車比想象中的要擁擠和搖晃,窗外是無邊無際的金黃原野,散落著幾戶人家,低頭的稻穗迎風招搖,讓人有敲碎車窗跳出去收割秋天的欲望。 那慢節奏的小城明明被我甩在身后,卻又好像始終有條細長的線牽連著。老隨也曾坐在這車窗前,他會想些什么,是難得解脫的暢快,還是面對未知的惶恐。我忘了他還有吉他,就像我還有書。 月色換得慢,景色不停步,我想了很多從前的事,想著那時候我還留著長發,那時我還向往四海為家,那時我還能自稱少年佯狂瀟灑。這些年我一直在失去,曾并排走過海岸的笑聲,曾滿是溫柔的眸子,曾信誓旦旦的諾言,都在我們各自追尋虛無遠方的路上悄無聲息地消散,一如未曾圓滿卻已分崩離析的表象。 追尋的人總要孤獨,就像天上沒有互相擁抱的兩顆星。 我在星夜下恍惚,這火車要開往哪里,我去那里做什么。我在人群里隨波逐流,這陌生的地方陰暗得讓我窒息,盡管這里是北方,這里有風沙,這里有雪,有姑娘。我沉默著想了一會,買了回程的車票。 這里不是我的遠方,我的遠方是老故事和寂寞的詩歌。 我照常活著,活在風景和我熾烈的胸膛里。我再次遇見老隨,是在很久以后的海邊。他身上淡淡的煙味,他眼睛深邃得像星空。他說話變得很慢了,他北漂了幾年,有了自己的工作室,能唱自己的歌了,可他卻感到迷惘。北方不是他想象中的模樣,他學會了取悅,他輾轉圓滑。但他回來了,在將吉他砸碎在留存他漂泊時光的地鐵道以后。他沒了吉他,可他還是隨。 我們坐在海邊遙望海上的繁星。他說:“你還記得我們當初說要去看看海的那一邊是什么嗎?”輕狂是想哪里都去,成長是想該去哪里,他望著遠處的燈塔:“我在輪船看到的是另一塊陸地。可是啊,我看到了這夜空的星。”他笑了:“那些星兒,時而明亮,時而晦暗,卻從未熄滅。”我仰望:“像遠方一樣。”他笑里含淚,飲盡啤酒扔進海風里:“像我們一樣。” 他還是要走。我在野草野花的山上眺望遠走的鐵皮,風吹動我的衣角,我身后依舊是海。他會去哪,去給那些姑娘唱歌,還是去另一方的天涯。我只知道,他的理想會像那天上的星辰一樣,會有明暗,卻一直閃爍在那里。我也一樣。 你我都不曾平庸,目的向來無關緊要,你所期待遇見的都在途中。所以啊,就把迷惘都寫進詩里,在一路顛沛中彈奏成歌,在陽光下高唱出來,驚起你身后的鷗鳥,唱醒這早春的天,唱熱你倔強的眼眶,唱遍你要去的地方。 愿這同一片孤獨星空下的你,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更多美文:好文章
RR111DVOM254WD5
留言列表